城市的密度日渐增高,在未来大拆大建的成本逐渐变高。更新改造项目中,思路可以不局限于基地本身,我认为,建筑的第五立面一直利用的很少,高密度城市需要向上发展,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而且在城市生活中,也很需要第四空间——休闲、娱乐社交等非生产工作的空间,来缓解社会压力巨大,人们所需要的精神满足。在这些背景下,我提出了“4+5=future”的概念,未来的城市会向上发展。 运用的技术有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采用的设计手段有WFC波函数坍塌、黏菌算法、kangaroo+Karmba结构设计。这些设计手段主要是为了让改造更加自由,新建建筑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保留下部空间即城市记忆。并在这些的基础上让建筑结构更加合理。 1、前期调研:根据建筑设计的需求,对于滨州市剧场街进行一定的调研,根据调研可以发现滨州市剧场街目前有很多建筑加建的问题,并且内部十分混乱;其次调研了滨州市的文化,滨州市吕剧出名,剧场界可以说是当时文艺活动的中心,其他的商业活动围绕剧场街展开;对于商业类型和经济体系也进行了调研,通过滨州市市政府发布的数据,针对住宿、零售、批发、大商场进行了调研,另外对于这些行业在剧场街的分布进行了调研;最后对于滨州市的建筑业情况、法律法规、城市规划进行调研,让设计更合理。场地分为三个部分,大观园商场(拆除重建)、居民区(包含停车场,拆除违建建筑,保留居民建筑)、仓库。 2、整体规划:场地分为三部分和一个轴线。串联空间采用两个发射点的黏菌算法,模拟出最适合的路径,然后进行串联。让场地具备整体性。 3、单体设计:是源自于装配式建筑的需求,滨州市推行装配式建筑的概念,所以我在单体体块上,运用2.5m×2.5m为单位进行设计根据内部的空间、外部墙体和开门窗洞口进行设计。包含楼板在内一共有9种形态(详见作品第二页,右上部分)。模块做好之后,就是拼装成为空间,为此我调研了多篇知网文章,得到相关统计图,并进行了分类。 4、大观园改造策略:通过单体组合后的空间,进行WASP随机组合处理,然后根据每层的空间需要,进行相应的替换。外部采用了一种支撑结构,盖住内部随机的体块,也可以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部分。支架上可有两个50cm厚的种植层。在设计的时候,考虑的是机器人自动化施工。方案可以实现全机器人组装。 5、仓库改造:位于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仓库内部比较安静,所以在设计发电过程中考虑了功能的转化,为了满足需要,也做了一些工作室,可以让吕剧工作者在里面工作。顶部有一个咖啡厅,超市,可以满足工作组的需要。 6、第五立面采用黏菌算法进行连接,通过黏菌算法,把顶部进行串联合并,然后可以让人们在上面行走,作为一个绿化和公园的形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