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京杭耀家国·山东站

数媒竞赛获奖作品信息及简介
作品名称千里京杭耀家国·山东站
作品分类其他
参赛院校山东科技大学
指导老师白镇源、陈莹莹
团队成员隋金洋、田梦媛、雷旭冉、李达、裘志豪
奖项等级三等奖
竞赛年份2022

京杭大运河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堪称南北文化沟通的纽带,而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流经9省(自治区),入海,横贯祖国东西。两条河流一支源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支源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一横一纵,在山东省交汇。作为山东省省属重点高校,山东科技大学在山东省内多地设校办学,正处于黄河与京杭大运河的地理交汇点上,是两河流域丰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山东科技大学的师生,因此探索两河流域优秀传统文化是山东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次社会实践立足黄河与京杭大运河的地理交汇点,旨在建立黄河文化河京杭大运河文化的交流纽带。团队通过采用双语创作、视频的方式向世界各国讲述两河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全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宣传当地文化及传统工艺品,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吸引各地学生及社会组织参与保护传承两河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为两河流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延续两河历史文脉,以青年学生独有的方式,帮助中华民族找寻文化之根,为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具体实践作品是三条分别以皮影戏、豆腐宴、泰山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宣传视频,时长为7-10分钟,视频中对特色文化的沿革历史、形成工艺、文化意义、时代内涵等进行了详细生动的解读。 实践成果 (一)千里京杭耀家国·山东站背景介绍双语配音稿 配音稿(中文版) 配音稿(英文版)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在山东境内以泰山山脉为分水岭,流经菏泽、济宁、泰安等九地市25县区,惠泽两岸。黄河、孔子、泰山在齐鲁大地汇聚,构建起中国文化精神内核“儒家思想”,以“山盟”“河誓”“敬贤”等“大一统”仪式,奠定中国哲学思想、治国智慧、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形成中国文明的精神力量,延续数千年,成就了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殊荣。黄河文明在这片扇形流域书写和渲染出来一个大河民族的龙脉与图腾。 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取“泰山安四海”之意。五岳之首的泰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后形成了独有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建立在泰山脚下的山东矿业学院正是在这齐鲁文化的熏陶下,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步一步成长为今天的山东科技大学。身为山科大的学生,泰安是我们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得枝荣,因此团队以泰安为第一站,在祈愿国泰民安的同时,能够充分挖掘泰山文化,聆听黄泰文化的教诲,踏实走好每一步。 七八月的天骄阳似火,而此时宣讲团实地探寻泰安非遗文化的计划被再度袭来的疫情打乱,因此团队采用双线并行的方式开展活动,将线上资料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用双语视频展现黄泰文化的底蕴。  (二)千里京杭耀家国·山东站皮影戏双语配音稿 皮影戏——演绎光与影的文化魅力 配音稿(中文版) 配音稿(英文版) 1.皮影戏介绍:所谓“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皮影戏作为中国民间古老而又颇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戏曲艺术,将一些关于民间的传说故事形象化的展现在民众面前。表演时,台上艺人隐于白色幕布之后,操纵着栩栩如生的影人,高亢粗犷的唱腔更是响彻厅堂,台下观众屏目凝视,一番浓厚的乡土气息弥散开来。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虽历史悠久,它的悠久与鲜活依旧能在观众们眼中熠熠生辉。 2.泰山皮影戏介绍(注意和上面巧妙衔接):按照传统分法,中国的皮影戏分为三大流派——华山派、唐山派和泰山派。而泰山派以表演技巧见长,拥有最花哨、最复杂、难度最高的表演技巧。从而素有泰山文化“活化石”之称的泰山皮影戏更是以它独特方式演绎出了光与影的文化魅力,泰山皮影作为山东皮影的重要嫡脉,因其影人是用驴皮制成,故又称驴皮戏,在题材上许多剧目取材于泰山文化传说,广为泰山民众熟悉的《泰山石敢当》《碧霞元君》等剧目久经不衰,其经过历代的传承,不仅保留了泰山皮影传统的技艺文化,并经过了一定的改良创新,更加充满了浓郁的泰山地域文化的气息。 3.传承人(艺人)采访原声. 4.泰山皮影的制作:泰山皮影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技艺,需要扎实的绘画功底,高超的雕刻技艺,更需持之以恒的毅力与韧劲。在制作上,选材纯驴皮,刀法简练明快,着色对比强烈,蕴含着山东人豪爽的民风情感。泰山皮影在表演时戏中影人的打斗场面很多,所以影人的制作务求结实耐用,用色上对比强烈,多用红、绿、黄、紫等民间传统颜色。用色大胆、造型粗狂,从人物服饰到表情细节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刻画,充分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泰山皮影的制作严格遵循古法,分为10大步21道工序,每个皮影都接近3000余刀手工雕刻而成。最后将雕刻出的兽皮和纸板脱水发汗,使之成型,再安上肢节、木棍,用于操作,最后才上荧幕。 5.泰山皮影戏的表演解说:泰山皮影极为独特的表演方式在于它集说唱、表演、配奏于一体,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人演出一台戏,这便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脑中想着词,口中唱着曲,手里舞着人,脚下踩着槌”,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这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 6.实践及感悟:现如今泰山皮影戏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演出市场日渐萎缩,观众不断分流,边缘化倾向严重,为了使泰山皮影更好的传承下去并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了解黄泰非遗文化,宣讲团成员线上进行皮影的简单制作,跟着锣鼓点,探寻光影的奥秘,以亲身感受体验真实、淳朴的泰山传统民俗文化。 (三)千里京杭耀家国·山东站豆腐宴双语配音稿 访泰山 品福宴 传非遗 配音稿(中文版) 配音稿(英文版) 讲述豆腐宴的起源: 豆腐存在历史悠久,相传在公元前164年,由汉高祖之孙——淮南王刘安发明,后逐渐流传成为主要食品。史书有载,自宋代在泰山脚下建城时,城郊四周农村豆腐制作业便极为发达,“凌晨街街梆子响,榜外户户豆腐香”便是用来形容这繁荣景象。(豆腐起源) 泰山豆腐盛宴伴随历代帝王泰山封禅祭祀活动而生,从寻常百姓餐桌登上皇帝御膳。古代帝王为感念上天,亲自登临“五岳之首”——泰山举行祭礼。为表诚心,封禅前必沐浴更衣,素食洁心。由此,泰山豆腐成为封禅御膳中必不可少的菜肴,融入泰山封禅文化。(泰山豆腐宴起源) 豆腐宴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历经千年的的积淀,泰山豆腐宴集历代帝王封禅素宴之精华,以丰富精致的菜品展示出民俗“福”文化和泰山封禅文化。(文化意义=福文化+封禅文化) 古代做豆腐有许多象征性意义,豆腐谐音为“兜福”、“头富”取吉祥富贵之意,愿来年生活幸福、吉祥有余。所以民间有“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的年俗。过年过节或招待贵客时,百姓常在家中准备豆腐,图一个好彩头。泰山豆腐宴中“吉祥纳福”便是采用“布袋鸡”的制作工艺,寓意“兜福”,而传统鲁菜“干炸豆腐球”因其形状得名,演变为泰山豆腐宴中的“福气滚滚”,是传统“福”文化与泰山饮食的完美融合。(传统福文化) 泰山豆腐宴有九道主菜,百余道行菜,历时千年,先后成为72位皇帝的御膳,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今,泰山豆腐成了名吃中的“王中之王”,2018年与满汉全席、孔府宴、洛阳水席等名菜一同列入《中国菜——全国省级地域经典名菜、主题名宴名录》。(封禅历史文化) 豆腐宴的特色菜品及制作过程: 泰山豆腐宴以豆腐为主料,创意烹制出一款款形态口味各异的菜品,被誉为山东名宴。其选料以素为主,荤素兼备,制作工艺上做到蒸、炸、煎、炒、扒、烩、汤样样俱全,堪称天下美食一绝。其中太极福寿羹、吉祥纳福、泰山三美汤等菜肴是最能够体现豆腐菜肴工艺、代表帝王御膳的特色菜。 太极福寿羹是豆腐宴的第一道菜品,也称头汤。它以菜品的形式展现出伏羲氏的太极八卦。白色的叫动阳,由豆腐制成,体现出厨师精妙绝伦的刀工。需把五十克软滑的豆腐块横切180刀,竖切180刀而不破碎,最后再切上180刀,形成小米粒的颗粒感。黑色的叫静阴,由海苔制成,如此黑白分明,阴阳相配。此外,菜品中还添加了泰山四大名药之一——灵芝破壁孢子粉,三者结合有养胃护肝之功效,展现传统中医的智慧。 清康熙皇帝最喜欢的豆腐菜肴便是豆腐宴上的吉祥纳福。康熙帝在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厨师依据食素净心的原则,以“布袋鸡”的制作工艺为基础,将豆腐、青豆、红豆、核桃、素鸡和泰山名药的四叶参填充进去,蒸屉而成,实属素材荤食的典范之作。 讲究的宴席,一定是首道头汤,结束尾汤,有头有尾才能算是一桌完美的宴席,而泰山三美汤就是泰山豆腐宴的尾汤。所谓叫“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泰山三美汤由此得名。泰山白菜不是市场上的普通白菜,它质地如金,好炒易烂,水分少,香味浓,汤色乳白,入口细腻滑爽。泰山豆腐精选北方黄豆为原料,采用传统的手工石磨工艺制成,经过碾糁、磨浆、煮浆、下膏、成型等工序,具有鲜、白、嫩、爽、香、滑的特点。水则取用泰山泉水,水质优良、清甜爽口、富含多种矿物质,使得豆腐中的蛋白质易于凝固,做出来的豆腐口感更加细腻绵滑。 一代代烹饪大师倾注汗水和智慧,潜心研究,不断创新,推出豆腐菜品百余种,款款造型生动,赏心悦目,口味鲜美,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泰山豆腐宴”。(结尾) (四)千里京杭耀家国·山东站泰山文化双语配音稿 泰山文化——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配音稿(中文版) 配音稿(英文版) 1.泰山简介:泰山又称岱山、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之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泰山雄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位于山东省中部,东到莱芜,西北至济南,南麓便是泰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寓国泰民安之意。泰山主脉、支脉、余脉涉及周边近十个县区,盘卧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达1545米。 2.五岳之首:泰山的最高海拔在五岳中仅能排行第三,然而数千年来,泰山被视为群山之长,一直雄踞五岳独尊的地位。泰山是山东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脉,雄踞于辽阔坦荡的黄淮海平原之上,拔地而起,昂首如云,于周围地域形成强烈落差,因此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名句。 泰山位于太阳升起的东方,自远古时期便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与神灵对话的场所,受天命而称帝的“天子”更是把泰山看成国家统一和权力的象征,为答谢上天的“授命”之恩,历代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禅致祭,刻石记功,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以巩固统治,使得泰山成为当之无愧的五岳之首。 3.封禅文化:《史记·封禅书》有云:“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从远古时期便有七十二君封泰山祭祀的神话传说。实际上,封禅泰山对于帝王的功业成就有严格的要求,“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五霸齐桓公曾欲行封禅之礼被名相管仲以祥瑞不现而阻止,鲁国季孙氏妄想祭祀泰山,被孔子讥讽,这都体现出泰山封禅在齐鲁人心目中只有一统天下的君主才能举行,从而得到天帝的认可,成为天下的共主。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嬴政即帝位的第三年,便率群臣不远千里前往泰山,他将完成历史上第一个由皇帝主导的封禅大典。然而封禅大典并非一帆风顺,泰山风云突变,暴雨倾盆而下,秦始皇此时也顾不上皇帝威严,紧紧抱住泰山山崖之上的一颗松树,躲过了这阵狂风暴雨。雨过天晴之后,秦始皇为感念这颗松树为自己遮雨的功劳,特封其为“五大夫”。最终,秦始皇登上了泰山山顶,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有历史记载的封禅大典,至此,秦始皇通过泰山封禅向天地宣告秦帝国的功绩以得到天帝的认可,成为了周之后的另一位天下共主,为其实现天下一统提供合法性支持。 纵观中国历史,自秦始皇开始,泰山封禅的皇帝仅仅有六位,自宋朝开始,帝王来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而不再举行封禅大典。为了宣传泰山封禅文化感悟华夏文明的盛世壮举,泰山天柱峰景区在每晚都会举办以泰山封禅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集中展现秦、汉、唐、宋、清等朝代帝王封禅的场景,穿越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时空,500名演员,5000套霓裳华服,演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真实再现了古代五朝的市井文化和帝王封禅场景。 4.诗歌石刻:泰山自古就为中国人所歌咏称颂,历代帝王登上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释道、传道、受经,文化名士登攀揽胜,为泰山留下了琳琅满目的碑刻、摩崖、楹联石刻,更为泰山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从《诗经》中的“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到《泰山颂》中的“国之精魄,民之肝胆。屹立动方,亿万斯年。”泰山的磅礴大气与雄奇壮丽扑面而来。从李白的“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到杜甫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的雄伟磅礴的气象与青年的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与热枕相互交融。华夏儿女对泰山的热爱不仅仅在于诗歌,他们刻石于泰山之上,泰山上八百多块碑碣,一千多处摩崖刻石,令游人目不暇接,这些千年碑刻更是为泰山的秀美雄奇增添了一分别样的韵味。这些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这些石刻中既有唐玄宗、乾隆这样的一代帝王,也有为救亡图存大声疾呼的爱国将领,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艺术宝库。泰山石刻中时代最早的作品是位于岱庙东御座内的秦泰山刻石,这便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昭示万代而所刻之石,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景色于碑刻相映成趣,游人游览时仿佛感受到古人畅游岱山碧水间的情怀,而在这些古意中,我们流连、我们赞叹、我们沉思,仿佛我们与古人正在一道书写华夏民族的璀璨诗篇。 5.民间故事讲到,泰山因地处神州大地的东方,东方主春、主生、主旺,又是太阳生起的地方,因此泰山的石头属于纯阳之石,故被官方和民间奉为风水第一灵石。泰山石位于泰山山脉的溪流山谷,其质地坚硬,基调沉稳、凝重、浑厚,以其美丽多变的纹理和年代久远的风化外形而著名。泰山石外表多为不规则卵形,结晶颗粒较粗,纹理清晰,画面突出,对比色调强烈,备阳刚豪放气概。泰山供石如母体泰山的壮美,绝不以巧秀悦人,色彩古朴如中国水墨画的清高淡雅。“石敢当,镇百鬼,亚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泰山石敢当原始的意义为灵石可以抵挡一切。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石敢当的形象逐渐人格化,成为了英雄的象征。传说,泰山脚下有勇士,姓石名敢当,武功高强,勇于为百姓出头除妖。久而久之,山中百姓便把他的名字刻在石头上,立于宅院中,作为镇宅之宝,以求辟邪驱鬼,出入平安。再加上泰山石结晶颗粒较粗、纹理清晰、画面突出、对比色调强烈,又基调古朴苍劲,便逐渐被赋予神力,成了“神石”、“风水石”,以避邪、镇宅等寓意,名扬天下。石敢当源于哪朝哪代,难以定论,关于石敢当的传说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淡化,但石敢当英勇无畏、平安吉祥的象征精神却一直流传下来,石敢当不仅是一个风水物件,更蕴含这人们的期许和愿望,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总结结尾:这就是泰山,它屹立于斯,默然不语,见证着华夏大地的兴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它雄伟巍峨,深远莫测,包容着气象万千的文化,寄托着无数的期待与向往。无论古今,任世间沧桑变化,泰山永远就立在那里,如同中国人的脊梁一般,泰山在,则中华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