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储兴乡:智能驱动在陕乡村高效绿电新图景

数媒竞赛获奖作品信息及简介
作品名称电储兴乡:智能驱动在陕乡村高效绿电新图景
作品分类乡村振兴
参赛院校西安工程大学
指导老师乌江、翁璐
团队成员霍姝彤、马佳艺、付志轩、安旭倩
奖项等级国赛一等奖
竞赛年份2024

“挖掘退役电池潜能,降低储能建设成本,保障用电安全可靠。” 近年来电力系统不断扩大和复杂化,城市周边不发达地区电能质量与损耗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治理需求也日渐增加: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不发达地区储能站建设、加强退役电池再利用、建立健全储能站关键设备的安全监测系统,保障能源安全供给”。实地调查显示,储能系统建设面临三大关键痛点:首先,储能电站建设成本高昂,特别是电池成本占比大,导致不发达地区供电公司资金不足,储能政策难以落地;其次,新能源汽车退役电池仍具有80%可用容量,其剩余的强大储能能力就此舍弃定会造成极大浪费与损失;最后,退役电池安全监测问题突出,传统技术未引入电网储能系统,影响再利用的安全性。以上三点问题,分别涉及退役电池再利用、储能电站降成本以及系统安全可靠性,对资源安全再利用带来了挑战与契机。 本项目基于国家及陕西省储能政策与国网陕西电力储能政策开展落实,针对西安周边不发达地区展开调研,综合市场需求、技术优势、成本安全等因素,提出优化的解决方案。通过与上游能源回收企业以及下游供电公司储能电站建设达成合作,致力于城区海量退役电池安全再利用,助力不发达地区储能站降本增效。通过委托相关厂家进行产品元件采购与加工后,结合自主研发的电池监测核心算法对其进行技术开发与产品总装,再基于科研平台与机构提供的数据软件搭建技术,将该产品与合作能源回收企业提供的退役电池结合起来,实现退役电池高效安全再利用。 本项目围绕“双碳”目标,聚焦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从资源再利用角度,促进国家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在陕具体落实,为发展“绿色陕西”保驾护航。团队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开发,做到将城区退役电池再利用,用于城市周边不发达地区储能站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城区退役电池浪费与不发达地区储能电站的建设成本高昂问题,实现了资源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达到成本可控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同时,结合本团队所开发的围绕退役电池安全性的实时监测应用解决方案,采用“荷电状态SOC+健康状态SOH”协同监测方式对电池安全温度、电量与寿命等安全参数监测,“云端+硬件”与app后台数据交互连接,实现对储能电站中退役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测与反馈,保障退役电池安全再利用。